小小作文网 > 热点资讯 >

洛阳唐三彩历史文化简介

时间: 艺洁 热点资讯

在中国的陶瓷工艺品中,唐三彩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并且在陶瓷史上也是有不小的影响,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洛阳唐三彩历史文化简介,欢迎阅读!

洛阳唐三彩历史文化简介

洛阳唐三彩历史文化

在唐朝陶瓷工艺品中,唐三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中国的陶瓷史上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被惯称为“唐三彩”,是盛行于唐朝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因其大量出土于洛阳,便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美称。

唐三彩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唐朝的文化有着相当大的联系。唐朝时候,陶瓷工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是唐三彩诞生的基础条件,而由于厚葬之风在唐朝风靡一时,作为陪葬品,唐三彩便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再者,唐朝风气开放,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文化让唐三彩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些条件都使得唐三彩在塑造的过程中趋向精美,将生动艺术形态与斑斓的艺术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在烧制的时候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铜、铁等,在烘制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变化,相互融合,形成唐三彩中黄、绿、白、蓝、紫、褐等多种色彩。唐三彩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但不仅限于这三种颜色。但由于唐三彩胎质松脆,防水能力差,实用性远不及青瓷、白瓷。

贞观之治后,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导致了一些上层阶级官员生活的腐化,大兴厚葬之风。作为陪葬品,唐三彩曾被明文规定不同官阶的大臣可被允许随葬的数量,但部分显贵人家的官员并不满足与这样的规定,往往随葬所使用的唐三彩比规定的数量要增加数倍。所谓上行下效,上层社会这样的行为也导致了民间的厚葬风格,这便是唐三彩当时能够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从另一个方面看,唐三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从它的身上也侧面的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生活以及文化,可以说它是唐朝文化的旋律,但又不仅仅只局限于文化的框架中,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唐三彩可以算得上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在唐朝以前,陶瓷上只有单色釉或两色釉的应用,这大约也与当时古人的审美有关,在唐朝以前人们崇尚素雅,到了唐朝,唐人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将这样的色彩带到了陶瓷器中,在唐三彩上表现得绚烂,形成了一个璀璨的文化特点。

唐三彩的历史意义在哪些方面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着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三彩鉴定技巧 

方法一:鼻嗅

唐三彩用鼻嗅,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土腥味。

方法二:看彩绘

唐三彩俑人的头发、眉毛、眼睛、髭须和巾帽、口唇和面颊都是后挂彩,即俑人烧好后,再在俑人的头部用黑彩描绘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和巾帽,用朱红彩描画口唇和面颊,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明显地变淡变薄,且渗入胎骨。而仿品的彩绘因为是新描画上去的,往往颜色鲜艳清晰,彩绘浮于陶胎表面,没有渗入胎骨。

方法三:看造型

唐三彩造型舒张,线条自然流畅,风格古朴典雅,庄重丰满,具有一种内在的堂皇华丽的美学内涵。而仿造者在制作仿品时,只能一心一意地“依葫芦画瓢”,不能随心所欲,所制仿品上的各部位的轮廓线都是小心翼翼地依真品的模样做出来的,因此显得生硬呆板,只见其形而不见其神,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终不能与唐三彩雍容的神韵相比肩。

方法四:看制作工艺

唐三彩陶俑多用捏塑、雕刻或印模制成,陶器则采用陶车轮制或轮制、捏塑两种手法兼用,在器物胎体上都留有上述的工艺特征。器表釉汁流淌自然舒畅、无拘无束,釉面厚薄不匀,往往有微小的露胎点。唐三彩俑人的头部、足部和底盘,兽的足部和底盘大多不施釉,是素胎。

仿品大多数采用模型注浆而成,器物胎体上没有捏塑和轮制的工艺特征。釉面均匀细腻、流淌现象少,流痕呆滞,不自然,风格与真品迥然不同。也有采用捏塑、雕刻和轮制等方法制作的仿品,但这一类仿品在造型上往往显得笨拙,器物线条生硬,制作较粗率,失去了唐三彩神韵。

方法五:手摸

唐三彩经过千年的地下埋藏,器物表面受地下酸、碱、盐等物质的浸蚀,釉面均留有自然的,既不太强也不太弱的,适度的光滑感,上手摸有一种“涩滞”的感觉。仿品则因为生产时间不长,器物表面没有经过酸、碱、盐等地下化学物质的千年腐蚀,釉面新而明亮,上手摸釉面光滑而顺手,没有真品的“涩滞”感。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品,虽然看表面没有那种光滑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仿制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磨擦的痕迹。如果侧光仔细观察,在釉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的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觉。

方法六:看胎釉

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唐三彩为陶胎,胎质较粗松,胎色白中闪黄、或呈黄褐色、淡粉红色。手感适中。

仿品胎质分三类:

第一类是瓷胎。这类仿品的胎料选用瓷土作胎,而非唐三彩所选用的陶土为胎,所以胎体结构较真品细密,胎骨坚硬,叩之声音响亮,手感较重。

第二类是用石膏或石膏加水泥作胎,胎色洁白或稍灰,胎质细密,手感较轻。

第三类是陶胎,这类仿品使用的胎料虽为陶土,但因胎土不纯净,陶体颗粒较大,胎质较唐三彩粗糙松软,手感亦较轻。轻即重。

唐三彩釉色浓艳瑰丽,釉汁流淌自然,浸润交融。釉面光泽柔和莹润,精光内蕴,玻璃质感不强,没有耀眼夺目的光泽。釉面开片细小均匀,仔细观察会发现开片的两头往上翘,给人一种欲剥离的感觉。

仿品釉色艳丽飘浮,釉质过细,很少流淌,釉面光泽耀眼刺目,釉光外爆,玻璃质感强。釉面有开片和不开片两种,有开片的仿品,开片大小不匀,纹路杂乱无章,开片的两头不上翘,没有欲剥离的感觉;此外,釉面晦涩,没有光泽的也非真品。

古代唐三彩的用途 

唐朝时期的达官贵人都非常喜欢唐三彩,不是因为它具有多高的价值,而是它是作为一种高级陪葬品,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唐代贞观之治之后,唐朝国运昌盛,经济发展,一些高官生活腐化,当时盛行厚葬。唐三彩的作用为一种冥器,模拟墓葬主人生前生活场景,供墓主人过世后享受生前荣华富贵。

唐朝时期,官府甚至做出规定,官员按照官衔,死后可以陪葬不同数量的唐三彩器物。但是实际上,官员死后的陪葬唐三彩器物数量远远高于官府规定的数量,实现厚葬。官员如此,民间百姓也随之跟风,于是从上至下就形成了这种厚葬之风,这就是唐三彩在唐朝是经久不衰的原因。

近些年,考古研究发现,唐三彩的作用除了作为陪葬,还有作为宗教用品的。唐三彩最实际的用途为制造建筑材料,过去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了三彩龙头建筑套式。唐朝时期,人们逐渐将琉璃用在建筑装饰上,除了单彩琉璃,人们还发明制造了多彩琉璃,单彩琉璃与多彩琉璃的联合使用是唐朝建筑装饰的一大特征。

唐三彩女俑真假鉴定方法有哪些

作为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瑰宝,唐三彩充分反映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追求,通过唐三彩,我们可以看到产生这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的整个文化背景。唐三彩人物俑有女俑、胡俑、武士俑等。这边小编和大家分享些关于如何鉴定唐三彩女俑真假的小知识。

唐三彩女俑多为宫廷侍女,这与当时的宫廷生活有关。女俑形态各不相同,有悠闲静坐的,若有所思;有亭亭玉立,裙带生风的;有编着头发的丫鬟,婀娜多娇。且唐三彩所有女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体型都很丰满,这和唐代盛行“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有关,不仅这样,也唐三彩的人俑和动物俑也是如此。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唐代工匠制作唐三彩需要很多步骤,先陶泥做成一完整器形,然后做陶花,然后陶花成型,一件唐三彩有多个部分组成,从器件的孔洞向里面看,能清晰的看到各部位黏连起来的痕迹,胎体也非常结实。如今的市面上的赝品胎体都比较轻薄,内壁也没有粘连痕迹,比较平滑。

唐三彩真品使用的原材是北方次生高岭土,经过多道严格的筛选制成陶泥,此外唐三彩器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胎体表面会出现粉化剥蚀现象,胎体为白色且白度不高,白色中还微微泛着红色。而是用现代瓷土制成的唐三彩仿品,使用机器加工的胎体洁白,棱角分明,最终的是其没有时间堆积形成的粉化剥蚀现象。

2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