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学习教育 > 学习资讯 > 2018高考二轮语文复习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汇总(3)

2018高考二轮语文复习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汇总(3)

时间: 映芳 学习资讯

2018高考二轮语文复习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汇总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2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事务。

  D.“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

  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

  B.“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在本文指的是丈夫的父母。

  C.“国家”在古代有国家和帝王别称两个意思,在本文中是前一种。

  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

  【原文:珪,字叔玠。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沉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泰每为之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时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史臣曰:王珪履正不回,忠谠无比,君臣时命,胥会于兹。《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叔玠有焉。】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代,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2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制诰,皇帝的诏令。知制诰,官名,指承命草拟诏令。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

  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彰其功绩,称为谥或谥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6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