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儿童新闻中心

为什么1816年会被称作“无夏之年”

书之意 2015-06-12 10:16:11 手机版

  最近太阳越来越红润了,天气也越来越热了,即使穿一件单薄透气的衣服我们都感觉很炎热,这就是夏天,一个炎热的季节。可是大家知道吗?为什么1816年被称作“无夏之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许多朋友们都不太了解,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发生了人类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喷发。这座狂怒的火山连续喷发3个多月,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8000万倍!火山口不断地向外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使高空云层中充满了细小的尘埃,长时间阻挡了太阳光的辐射。这样一来,地球能吸收到的太阳能大量减少,导致平均气温大幅下降,最终造成了1816年全球大范围的极端寒冷气候。由于地球大气圈和洋流的运动,即使到了夏季,当时北半球的很多地区仍旧笼罩在冰冻和寒风之中,以致农作物严重歉收,数十万人被饿死。后人每当提到1816年,都说那是个“无夏之年”。

  如果把火山比喻成一座燃烧着的锅炉的话,火山灰就好比烟囱里的烟尘。火山灰其实就是火山喷发出的微小颗粒,一般呈浅灰色,细微粉末状,直径小于2毫米,有的甚至连0.1毫米都不到。火山内部极高的温度使这些颗粒熔化成了球形。随着巨大的火山喷发力,这些类似微型玻璃珠的火山灰上升到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进入大气平流层。平流层上热下冷,空气稀薄,水蒸气极少,因而这一层几乎没有雷、雨、风等天气变化,空气对流很弱,再加上火山灰本身重量很轻,因此,闯入平流层的火山灰很难在短期内被雨水和气流带走。除了火山灰长时间停留在大气平流层,阻挡了一部分太阳光的辐射以外,火山喷发出的气体中含有的大量硫元素,也是阻碍太阳光辐射的元凶之一。

  这样一来,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气候变冷,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过随着火山灰的慢慢消散,全球气候又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