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世界上感人的母爱故事

世界上感人的母爱故事

时间: 金浪 名人故事

世界上最感人的母爱故事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世界上最感人的母爱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感人的母爱故事

世界上感人的母爱故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希思、英国歌唱家埃尔顿·约翰、电影演员史泰龙、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并非都是最聪明、最富创造性或最佳之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者父亲是个百依百顺的男子。是母亲帮助儿子树立雄心壮志,并为他们的成功倾注了全部精力。

《美国丽人》导演让母亲感受欢呼:

当《美国丽人》的导演山姆·门德斯3月26日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时,他的右手牢牢抓着奥斯卡金像奖,而左手则扶着他母亲瓦莱丽的肩,因为他要让母亲和他一起接受人们的欢呼。门德斯激动地说,是母亲让他树立了坚持不懈的决心,是母亲的无尽推动力使他成为最优秀的导演。

出生在英国的门德斯5岁时父母离异,是母亲抚育他长大成人。他深情地回忆说,当他请求担任电影导演的70封申请遭到拒绝时,是母亲聆听了他近乎绝望的痛苦诉说,鼓励他更加努力,继续应试。门德斯的同事、导演蒂姆·弗思说:他的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避风港、他信心的创造者。

名人母爱的故事

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在22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卡斯帕罗夫能讲15国语言,是一位有造诣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卡斯帕罗夫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自此以后,他的母亲克拉拉成了他前进的指导力量。在他的自传《变化的童年》中,卡斯帕罗夫把童年对象棋的兴趣归结于观看母亲下棋。是母亲鼓励他树立强烈的自我,这对他走向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起了关键作用。

名人母爱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让其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幼小的钱学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期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钱学森的心底滋生了对民族灿烂文明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以及《论语》、《纲鉴易知录》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一样,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父母的勉励,给钱学森极大的力量支撑。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裹脚,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周围的美国学生听了这话后,都伸了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怀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本来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但是,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强盛而发愤学习的决心。既然学习航空工程走不通,他决定改学航空理论,并大胆地毛遂自荐,投奔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门下。不久,钱学森在导师的培养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现代母爱伟大的故事

雨果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母爱,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曾经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陶艳波,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陶艳波的儿子杨乃斌不到1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他失去了听说的能力,这无疑给他们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他们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大医院,但总是徒劳无功。

为了让聋哑的儿子,能够接受教育,母亲陶艳波专门去北京学习唇语,学完后再一点点教儿子学习说话和识字,一遍两遍三遍,直至好多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儿子,这一教就是3年,直到儿子喊出了一声“妈”,陶艳波兴奋地流泪了,功夫不负苦心人,儿子终于能开口讲话了。

儿子到了学龄期,母亲陶艳波索性辞去工作,开始了她的陪读生涯。

这一陪就是16年。16年中,母亲成了儿子的同桌,也成了一个最认真的学生。学课程,记笔记,还要像个真正的学生那样,课间陪着孩子蹦蹦跳跳,常常累得她腰酸腿疼。

有时儿子在课堂听不懂老师的口型,急的直冒大汗,陶艳波就做详细的记录,回到家再把儿子听不懂的内容,慢慢地重新讲给儿子听,直到他消化理解。

陶艳波一边帮助儿子学习功课,同时还要对儿子进行声音训练。初中以后的课程越来越难,复杂的习题和各种公式,陶艳波硬是逼着自己学会弄懂记牢,然后再教给儿子。

从小学一直陪到大学,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母亲陶艳波付出多少辛劳和牺牲啊。

陶艳波除了陪儿子学习,为了生活,她曾在学校里卖过早点,送过快递,每天都很辛苦,不到四点就得起床忙碌,然后还要像个学生一样回学校上课。

16年的风风雨雨,母子共同经历,一个多么漫长又艰辛的过程,含辛茹苦的母亲,用一份执着和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硬是把儿子培养成一个211的优秀大学生。

母亲陶艳波用她无私的爱带儿子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同时,也为儿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改写了儿子的人生。

是母爱的力量,让陶艳波心甘情愿的付出了16年,16年间,她做了儿子的耳朵,让儿子听到了世界的声音,感受到了爱。她说她只想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如今,她的梦想实现了,儿子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工作。

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画荻教子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断织之诫

孟子年青时,在外求学中途回到家来,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说:"还是像原来一样。"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求学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这样居家就能得到安宁,出门做事、做官也能避开祸害。今天你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做粗活而供人驱使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远离祸患了。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断地勤奋学习,效法老师子思,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17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