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观后感 >

失孤观后感

时间: 小龙 观后感

《失孤》算不上是一部好电影,导演彭三源没有把这部电影拍好。《失孤》的人物和故事框架由三条线索构成,遗憾的是整个电影对三条线索的整体结构把握没有掌控好,有前后完全脱节的感觉。电影前半段着力刻画刘德华15年寻子,遭受重重打击可始终在路上。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失孤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v

失孤观后感【篇1】

《失孤》这个故事很奇怪,里面有一些难以掩饰的东西。感觉在前半段的煽情很用力,然后再慢慢根据剧情渲染淡化开去,而且我蛮喜欢它的结局的,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最终还是一个人上路。显然导演希望在前十几分钟让观众先稳住,然后把情绪打到你心里,自然会耐心看你的故事了。故事的结局里刘德华他最终也没有找到儿子,就让故事结束。

等于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失孤,寻找,再寻找,然后大团圆的事情,这仿佛就是一种新的意思。这个故事转换为描述过程的得失,从刘德华井柏然由路人转化为父子情的描述。看完之后我决定看看导演是谁?原来是一直在中国内地编剧界混的女性编剧彭三源。彭三源的这部作品始终不能绕开的就是陈可辛的《亲爱的》,题材撞车,必须拍出新意。现在看来,做得还可以。

早几年,彭三源看了《桃姐》,就萌发找刘德华演《失孤》的初衷。其实辗转五个省拍摄的这部影片挺辛苦的,许多业界人士或者在新闻媒体或者在网络上,大肆渲染刘德华转型化身农民,丢掉偶像面具的噱头,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个小噱头。华仔转型已久,不做偶像派也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前提当然是如果你看过《桃姐》,如果你看过《天下无贼》,如果你看过《投名状》的话。

刘德华出彩了,他以最不像刘德华的方式出彩了,这部电影与《亲爱的》人物集体爆发完全不同,而这种方式恰恰是刘德华一贯的方式。那便是一个人的电影模式。什么是刘德华的一个人的电影模式呢?个人感觉,刘德华在对等对手交流的戏份里,往往容易被对手的演技所掩盖。那这种电影就不是刘德华的一个人的电影模式。比如《无间道1》,比如《江湖》,往往在拍摄与同等戏份的对手戏时,他就会被梁朝伟和张学友完全盖过风头。而从《暗战》、《无间道3》、《大只佬有大智慧》、《桃姐》这四部他拿到业界评选而得到的影帝桂冠的作品中,便可以看出华仔无论是从一贯的耍帅、飙狠、爆发、到慢慢收心的示弱、收敛、忧郁。他完全是进步的,这种进步空间很大的表演方式,却都往往是在一个人的模式下进行。

也就是说,当对手演员不那么强悍而戏份也稍微偏向他的时候,他往往能比较出彩。可以说,这部电影里的刘德华再次展现了他的演技,这根本就是《桃姐》收心模式衍伸出来的一个内地农民版,无论从造型,状态,技巧,刘德华在这部电影里都是可圈可点的。因为导演的视角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德华,因为电影的视角决定了主角的出彩度。这就是故事的火力点的问题。当你集中火力去攻击一个点的时候,这个点总是会出彩。示弱,收敛,忧郁,哀求,最不像刘德华的时候,刘德华自己演得最好。收心了,就出彩了,用30年耍帅的历练,换一个动人的花白头发的小人物。当年最没有天赋的那个人,当年那个怎么唱都不如张学友,怎么演都不如梁朝伟的那个人,硬生生坚持到今天,54岁。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不能忽视他,有一种坚持,叫刘德华。

让我们来看看《亲爱的》陈可辛怎么拍,他当年拍得是多视角多角度,从赵薇到郝蕾,从黄渤到佟大为,试图从各个个体绚烂,来丰富电影情感的积累度,这是色调斑斓点面结合的例子。从整个故事的完整性,高大上的社会觉悟思想方面,这部电影不能和《亲爱的》相提并论。或者可以这么说,彭三顺讲了一个伟大的父亲寻子的故事,而陈可辛讲了一群失孤父母心酸的血泪史。

铁索桥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地方,而且把井柏然表演的曾帅这个角色放在了跟铁索桥相关的命运上,这样的镜头对于影片来说还是有象征意义的。当他找到故乡的那一天,铁索桥没了。这是整个故事唯一的一处隐喻,除去此处,整部影片还有一个亮点便是片头片末出现在城市街道边的倪景阳。这个角色可有可无,但是她的处理,让人物神经质般的出彩,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亮点。回家的路,所有人,包括刘德华,包括我们每个人,始终都要一个人走。

失孤观后感【篇2】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电影院看失孤,挺遗憾的,今天终于看了,一如既往的沉重。

之前看过一个失孤短评,全是负面评论,诸如剧情平平,人物情绪煽动不到位之类,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并不只是为了图一乐,单纯为了轻松一刻,更不只是追求票房和噱头,还需要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还需要一些发自内心的共鸣,这是电影的初衷。

失孤里面井柏然扮演的被拐卖的小孩长大了,告诉刘德华扮演的寻亲父亲他因为是拐来的,所以不能上户口,没有身份证,于是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坐飞机坐火车,到现在还是个黑户,而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拐来的,却不能跟养父母捅破这层窗户纸。中国这么大,多少被拐卖的孩子正过着凄惨无比的生活,每个难熬的夜晚或白昼,只渴望家人的温暖,而他们的家人连他们的生死都不得而知,还在盲目寻找着。

正如电影里寻亲十五年的父亲,不论多少人劝他放弃,多么艰难困苦,他都没有动摇过,骑着那台插着自己孩子照片小旗的摩托车踏遍无数城市,无数山川,我想只有亲情能带来如此大的能量支持着他继续走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

粘满胶带的地图上标记了他去过的地方,泛黄的本子上记录了他欠下的钱和寻亲的细节,也许我们生活的城市他也来过,睡过我们上班必经的桥底,喝过护城河的水,问过你有没有见过他的孩子。这

是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电影最后父亲仍然骑着那辆车行走在乡间小路,而现实中,他丢了的孩子,会不会在电影院看着这个陌生的故事泪流满面。

我喜欢这部电影,套句台湾老兵的话: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聊人生。

失孤观后感【篇3】

我相信这个电影感动了很多人,当然也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和《亲爱的》差不多,都是讲寻子,寻家的故事。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黝黑的面颊上,深深刻着饱经沧桑后所特有的苦涩与坚韧,农民雷泽宽(刘德华饰)驾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奔走在祖国广阔而荒凉的土地上……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儿子,他寻了十五年,走遍千山万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十五年的漫长旅程,早已不敢猜测何时是个尽头。

片中的父亲为寻子,历经十五年……尽管依旧没有一点儿线索,可他却从未要放弃,一路上他帮助很多寻子或寻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记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苦的寻子之路……我边看边想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书读,有父母疼爱,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现在的生活。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把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人,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失孤观后感【篇4】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仅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电影《失孤》从头到尾看完之后,感受颇深,非常催泪的一部电影。特别能体现现在社会热门话题,人贩子拐卖儿童。《失孤》和电影《亲爱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都是走亲情路线,讲述父母对自己孩子那份爱。影片中有很多片段都很感人,苏琴一周半的女儿周天意被拐卖后天天以泪洗面,精神几乎蹦贵,最后无法接受现实,选择跳海自杀。每一个有孩子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宜,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电影看过之后我眼圈顿时红了,心里不是很好受。当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也可能会这么做。最后愿天下父母平安、健康。

失孤观后感【篇5】

《失孤》这部20__年上映的电影。当时走进影院没几个人,也许是工作日、或许是文艺片本来就不受观众青睐。《失孤》是华谊兄弟、聚焦“打拐”题材的电影,影片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也是目前我们社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社会问题。影片由著名影视剧编剧、制作人彭三源导演自编自导,由刘德华、井柏然、梁家辉、吴君如主演。

《失孤》的确是一部品质较高的文艺影片,此片电影票价不贵就30元每场,也充分说明华宜公司似乎在做公益事业,影片没有商业片中华丽夸张的铺排,影片以一细腻独到的视角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反映着电影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艺术表现,主题突出、选题极具有社会意义。

《失孤》讲述了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情谊的故事!影片情节没有太大的打动人心,但看的我很揪心,整场影片108分钟,我叹了15声的气!电影整体呈现出非常暖心的风格。电影最令我感动的画面是雷泽宽在高速走错方向,被交警拦下后,警察耐心引导还偷偷放了两百元给他的整个过程,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赞赏这个警察同志的爱,他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传递的爱,尤其是执法人员对弱者的爱!

如今每年走丢、被拐的小孩,高达二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个家庭无尽的悲剧,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去正视,这不是仅靠国家和家长的责任,还需要社会的力量,这不是一个家庭伤痛,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值得每一个当父母的深深思考……

23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