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高中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书中的柯赛特,马吕斯是美好的,他们是那里最为真实的象征。每个人都有伪装,那伪装下的心正是当时社会的颜色——黑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1)

对于《悲惨世界》我无从下手,就跟我拿起它时的心情一样,带有微微的颤栗。它分量很重。比我之前看的任何一本书都重,重的多。不止单纯的分量与体积,他写的政治,思想,革命,历史,救赎,内心的挣扎,社会的丑陋。看似都那么的沉重,似乎会觉得他应该很枯燥。然而《悲惨世界》是这个暑假迄今为止我所看过的书中让我笑得最多也是感动的最多的一本书。它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书中有大篇幅写评论性的和介绍背景,历史的文章,有人说看这个才是重点。我觉得不然,那些文章同剧情同样重要,两者密不可分。这些文章是给予剧情更深刻的感受,剧情则赋予这些文章更鲜活的色彩。它是一本小说,它不止是一本小说。

对《悲惨世界》有两种喜欢,一是它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深思。读完《悲惨世界》之后好几次在房间踱步深思,有时是一上午,有时是一下午,或是一整天。甚至开学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在想。二是雨果所描绘的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物。要说悲惨世界,我想了这么久肯定一两句是说不完的.,因此我就说几点吧。

书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倒不是米里哀大主教对冉阿让偷盗行为的宽恕。而是当苦役犯冉阿让因投宿敲遍了每扇门并屡次碰壁时,一个老人指着米里哀大主教的矮小房子说“去敲敲那扇门吧”读到这里,我的心竟有一丝激动。就像一个人有着某种消极思想,我想要摆正他的思想,但任凭我费尽口舌都不管用,并且社会的种种现象也推翻了我的任何理论。正在这时,突然出现一个人,或者一个事件。可以向那个消极的人证明:世界还有爱还有希望。就像失明的海伦?凯勒被莎莉文老师紧紧抱住的那一瞬间。《悲惨世界》是个消极的名字,但书中的内容无不充满希望充满救赎。

那么冉阿让去敲门请求投宿,因他曾是苦役犯而被拒之门外我们应当说什么呢,我们不能怪闭门人,他同你不熟,人人都有自卫警惕的心理,这是在理的。放到现在来讲如果是我们自己,有一个做过牢的人来投宿于你,你会不会开门?我想即便是一个没有坐过牢的人也不会同意。为什么呢?因为国人的思维肯定认为这个人是坏人?为什么会觉得他肯定是坏人呢?因为现在没有好人了,为什么没有好人呢?因为社会!因为如今的社会笑贫不笑娼,笑好人不笑坏人。做好事成了耻辱,做好事的人会脸红,会被人说太假,做好事也可能被反捅一刀。就比如说司机好心扶老人反被老人诬陷的事件。其实这件事情也很复杂,当然司机是清白的这点无疑。但是说起老人,难免或许有点痴呆。她可能自己也不记得怎么摔倒的了,看到有人来扶她或许就以为她是被他撞倒的。这些都是无从证实的事情。我不是替老人说话,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不能仅仅看表面,不能人云亦云。虽然说社会造就了现在的人这般思想,但也不能就只怪社会,因为社会由人组成。

不敢再自信如果我要摆正一个人消极的思想时会不会有人愿意打开一扇门,甚至那个指门人都不敢奢望了。

再浅谈一下沙威。看到有人说中国缺少沙威这种人。我反而觉得沙威这种人太多了。说中国缺沙威这种人大概是因为沙威对工作尽职尽责到无可挑剔的态度。但沙威其实可以说是个保王党人,他对上流社会的人有种过分信任。对社会最底层人士有着某种不信任甚至还有点瞧不起。从他对冉阿和芳汀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沙威太极端缺少了某种感情,他是司法界的一个傀儡。上头有命令他就不顾一切将罪犯缉拿归案,有没有罪不考虑。因此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沙威的某些方面,极少的一些方面。

雨果说:“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还借助于法律和习俗硬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孱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迫,即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愚昧和穷困,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可能形式不同,但是不管哪个时代,雨果所说的这些现象,这些人从来不在少数。读读这本书,多关心时事政治,会让你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高中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2)

当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心中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着却将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种种改变尽收眼底然,我不禁对雨果这位浪漫主义作家心生敬意!

这本书的主角——冉阿让,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纯朴,热心的园艺工人,帮着他的穷苦姐姐抚养着7个可怜的孩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让找不到活儿干了。家里饥寒交迫,一点面包渣儿都没有,于是冉阿让便在一个面包店里偷走了一个面包,后来被人抓住,被判处五年苦役!这是何等凄惨的时刻:社会逐斥并无可挽回的抛弃一个有思想的生灵!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凄苦,终于,不堪忍受越狱之苦的他,试过四次逃跑,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刑。年复一年这颗心灵逐渐干涸,缓慢的,却是不可避免得,新灵感和,眼睛也干涸。直到出狱,十九年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到了出狱的时候,冉阿让耳边听到这样一句奇特的话:“你自由了”但是,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冉阿让虽然释放了,但却因背负罪名,找不到住处。

冉阿让变得仇视法律,他开始放弃了这个社会。就在冉阿绝望的时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晚他在主教家里留宿,然而当主教熟睡的时候,冉阿让竟然想要杀了他,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器,后来主教宽恕了他,将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安让开始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让生性沉静,但并不忧郁,也许,这是天生富于感情的人的特点。冉阿让在教主的感化下,开始恢复人性,后来还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诲,他开始热衷于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乐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阶下囚。,但他仍然将教主的恩惠牢记于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赛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但社会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终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不得不让我感叹人性的黑暗,社会的虚伪,人们尔虞我诈的阴险,也让我为冉阿让这类平凡而普通的人民,为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贡献,他们是可爱的。故事是悲惨的,但是他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是这部恢宏庞大又细腻入微的'巨着精彩之处,也是让我为之鼓舞的地方

冉阿让曾经是一个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但是他却被教主的博爱一点一滴的感化着,让冉阿让弃恶投善,对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也许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是,这个社会的丑陋与压迫,使冉阿让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整部小说在于怎样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恶,并且时而为之感动。这不得不再一次的让我感叹巨匠雨果的文笔!光明磊落,宽厚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小人会永远遭到人类的唾弃。书中有许多角色也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比如店主德纳第,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自己是演员,一时又说是画家,但再高明的欺诈手段高,也掩盖不了自己丑陋的内心。在生活中也有着类似的事情: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排名,而不惜考试舞弊,但这种行为纵使欺骗了老师,同学,但却永远也欺骗不了自己,欺骗不了自己的真才实学!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压迫,没有了伪装,大家都像主教那般成为光明的使者,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每一个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何等的平等和谐呀!

高中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3)

在现在的世界里,有多少流浪街头的人,他们无家可归,饥寒交迫,既没有东西吃,又没有温暖;也就是因为这样,让多的人被迫走上盗窃之路。前几天,我在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也看到过这个现象。

《悲惨世界》主要写了主人公冉阿让因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挨饿,就去面包店偷了一块面包,后来被人发现了,被关进了监牢。经受了监狱之苦的冉阿让终于重新获得自由后,才发现自己衣食无着和无家可归,就在这时,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帮助,正想重新融入社会时,因为社会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关了。在一次做苦役时,冉阿让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员,自己却掉进了海。后来又人看到过他在法国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见他在战斗,他在帮助人们······

冉阿让,这位好哥哥,因为不忍心看见自己的弟弟挨饿,而被迫去偷东西、去盗窃。因为盗窃罪加几次逃狱总共坐了19年牢。这个青年,就是因为19年而被夺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当我看完这部名著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那可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在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芳汀的女儿——珂赛特。珂赛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没有看到过她一眼。为什么?因为此时的她还在被狠心的德纳第夫妇折磨啊!不过,我相信好人终究会有好报。

一想起珂赛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去公园,因为我当时心情很好,所以,我越开越快。突然,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马上拉手置,可是来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该怎么办呢?突然,有一个黑色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正打算将车头扭歪,让自己摔倒。因为自己受伤好比让一个手无寸铁之力的小女孩受伤啊。可是,当那个黑影准备救下那个小女孩的时候,发现我准备让自己受伤后,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的自行车扶正。我睁大眼睛,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可他高大的身影给人一种很温暖、很安全的感觉。“小妹妹,以后骑自行车要小心一点哟,不然又要撞到人了,听到了吗?”“是的,爷爷,您没事吧!对不起,我以后会小心的,你没有受伤吧?”“吭吭吭,我没有事儿,倒是你,你吓着了吧!呵呵!好孩子,还好爷爷我学过几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爷爷微笑着。这时,我觉得,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为它里面含着一种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再见了,孩子。”“再见了,老爷爷”。看着老爷爷的身影,我顿时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好、多么美妙。

正是有着像老爷爷这样的好人,世界才会和平、才会完整、才会完美。让这份爱充满这个人间,让这些好人都出现在人间,让世界真正充满和平。

高中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4)

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诚与善良。我也只是在阐述,阐述着故事,而深深铭刻在心的,是冉阿让这个高大的形象。其实,很敬佩他,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对他肯定的赞美。

当时统治的社会,是那么得惨不忍睹,冉阿让被迫无奈在面包铺里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狱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让进去的时候,青春年少,出来的时候,老气横秋。这是怎样的一种社会,他是如何挨过了这么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也许,改变他的正是那个主教,他偷了主教的东西,而主教却没有责备他,还送了他东西。主教说,他赎的是冉阿让的灵魂。十九年来冉阿让第一次流下眼泪。

正是这样,那个囚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出现了。经市民推选,他成了市长。他的改变,他的坚持,却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的形象,在这一刻,成为了书中最为光辉的亮点。

冉阿让不断地帮助一个又一个人,可在他遭遇劫难的时候真正帮助过,关心过他的人,竟还没有寥寥数人!透过冉阿让,让我想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诗:“我想我将为你忧伤,还将用金色的诗歌铸成你孤寂的形象,供养在我心里。”

故事里,我看到了“寂寞”这两个字的影子,它不论何时都夹杂在里,那种压抑的感觉让我心口窒息。不是觉得冉阿让在那种美好而欢乐的气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结局,而是觉得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让人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他虽然是安详平静地逝去了,可他的内心还在孤独着,寂寞着,周围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心灵上的枷锁锁住的并不是观看幸福的双眼,真正封锁住的,是人内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远都得不到了释放——

《悲惨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所凉,这种情感从书的`一开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东西,它是魔鬼手中用来交换青春的咒符。书中的冉阿让可以在自己苍老的身躯上背负起一个受伤的年轻人,穿过整个巴黎市区的下水道。那个时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个六十年。他把柯赛特视为自已的女儿,让他这个,从没爱过,孤身一人,从未领略过父亲,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柯赛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给他过欢乐,幸福,温暖的人。可是,当柯赛特与马吕斯结婚后,他却经受不住寂寞的侵袭,在那样舒适,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吞噬人灵魂的寂寞。

所以说,当我们用心来观察周围的人时,是不是也突然觉得该给他们送与温情与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时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静,喜欢热闹,即便是不长时间,也让他们觉得满足。卞之琳有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会感觉出与亲人之间的快乐,亲近于亲人,以欢笑送与他们,便是幸福。

老人需要陪伴,还是那句‘常回家看看吧”。多陪陪你身边的人,趁他们正在的光阴,努力把欢笑传染给他们。

其实,也并不是到了老的时候才会觉得寂寞,主要是那颗心,是经历的太多,痛苦的太久,才会饱受沧桑,才会越发寂寞。冉阿让不就是吗?他应该很早以前就觉得孤独了吧,只是熬到了晚年。什么叫风烛残年,这便是事实。

久而久之,我们更要好好地充实自己的生活,让生命点亮。

高中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5)

读完这本书最后一页的时候,是晚上11点半,此时,我的宝贝女儿就安静的睡在我边上的床上。我不禁在想,当我的“珂赛特”与她的“马吕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感受。如果有一天,我所爱的人都离我远去的时候,我该如何活下去。

我没有像冉阿让那样的苦难和一辈子要背负的罪名,我也许永远都无法体会冉阿让的痛苦。但从冉阿让的身上我知道了当你在命运的抉择之时,当所谓的幸福生活和内心的平和相比的时候,该选择什么。冉阿让选择了后者,他两次揭开了自己的伤疤,两次从一个富有的有地位的人变回到苦役犯,这种内心的煎熬和失落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他最终收获的是尊严,这尊严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看的。无论是什么地位,有多少金钱,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要有尊严的生活下去,而这尊严就建立在自己良知没有泯灭,自己的光明磊落,内心平和的基础上的。在推荐这本书的网页上,写着这本书会教你如何有尊严的活着,确实,在合上书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

关于书本身,确实和我之前想象的一样很悲催,但又没那么悲催。男孩和女孩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似乎结局很美好。但雨果似乎不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我几次看不下去了,是我太烦这里面特别狗血的剧情,还有大段大段的背景描述,评论观点,把故事弄的支离破碎。这在我看来不是一本好小说,但是一本好文学著作。

我体会到了一个送葬万人空巷,一个进入先贤祠的'人的力量。我知道了为什么林达说,是雨果,而不是拿破仑拯救了巴黎。书里描述的不是冉阿让一个人,它描述了一个从专制到自由过渡的世界,描述了在巴黎这个花花世界外衣下的一群社会底层,一群追求自由的“_”。这就像他所描述的巴黎的阴沟。是的,悲惨还在继续,阴沟永远存在,特别是在我们这个自称东方巴黎的城市。就在这几天,美丽的祖冲之路又一次被扒开了阴沟。也同时,我们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幼儿园又被扒开了阴沟。这无休无止究竟要到何时。也许就如雨果所说,当马吕斯高唱大段拿破仑赞歌,颂扬他让法国得到无上荣光的时候,公白飞两个字“自由”,就足以让他哑口无言。

说到巴黎,雨果不愧是巴黎代言人,巴士底广场,荣军院,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塞纳河,咖啡店,教堂,这些场景又在我眼前活过来了。我仿佛又去了一趟巴黎,虚拟的故事和现实此时难以区分。有时候读书确实比你真的到了那个地方还像旅游。我一向认为此书如果不叫悲惨世界,而叫巴黎往事,会看的人更多。人人都想去巴黎,而几乎没人愿意体验悲惨世界。我自己就因为这书名,从来不敢看的,怕看了压抑,却没想到它是如此光明。

最后,复制一段我最喜欢的文字吧“感谢上苍,是上苍认定,民族的伟大在于令人悲伤的武力冒险之外,德国、英国、法国都不是区区剑匣所能代表的。就在滑铁卢剑声铮铮之时,在德国,布吕歇尔之上有歌德,在英国,威灵顿之上有拜伦。思想的广泛传播乃是我们这一个世纪的特征,在这时代的曙光之中,英国和德国都有她们辉煌的成就。她们是崇高的,这是因为她们打算使自己崇高。她们在提高文化水平方面有独特的功绩,这是凭她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靠了意外的猎取。”

在德国,有歌德,在英国,有拜伦,在法国,有雨果。在我们这个新时代,他,又会是谁呢?

22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