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每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比如:地球的周长为39690、天空中用肉眼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6947颗,天空中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几十亿颗这便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 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 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 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 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 衣服 ,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 免费 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

力就环绕在我们身边,大家时时刻刻需要它!《力的惊险故事》就生动的描绘了千奇百怪的力量。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力”,比如:反弹——跳高;旋转运动——溜溜球;摩擦——润滑油……原来,这都是“力”的作用啊!

有一个小节是“压力之下”,看着这个标题,让我想到考试和比赛时,老师和父母总是说:“放轻松,别压力太大了,反而发挥不好!”今天,我可得好好了解一下“压力”的作用有多大了!

书上说:“空气和水的压力很大。”对了:我每天早上去游泳,每当潜入深处,水没到脖子时,我透不过气来,这就是“水的压力”了!空气的压力也不小,我们喝饮料时,如果堵住了瓶子口,你就使瓶中的气体压力和你嘴中的压力一样大了,所以饮料就无法流动,我们就喝不到一滴饮料了。

我还知道了,如果没有气压和水压,也很可怕。“神九”的宇航员如果不穿太空服进入太空,他们体内的气体就会爆炸,他们的眼珠就会就会从眼窝里扑通一下蹦出来。天哪!

看了《力的惊险故事》这本书,我知道了力的很多奥秘,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启发:比如,在学校里,不要为了贪图省力,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来;体育课要穿球鞋,增加摩擦力;下课不要和同学推来推去……“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力”,千万别用它胡作非为啊!

“力”与我们同在!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作用力”,为班级和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吧!

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精选篇3

最近,我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它十分吸引我。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百读不厌啊,仿佛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知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共有多少万平方千米国土?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960万平方千米领土面积。”我想大多数人都这么回答,因为据调查统计,几乎所有中小学生都把“960万平方千米”作为回答,甚至高校大学生知道正确答案的也是寥寥无几。

正确答案: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国土面积,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知道呢?因为好多人不重视海洋,甚至不“认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那未来中国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少年强则国强。其他许多与中国经济,军事水平相当的大国都早就对青少年进行认识和重视海洋的教育。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海洋,作家崔京生倾心著作了这本青少年科普读物——《走向海洋》。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我们彻底了解海洋知识。这本书分为三大章。第一张是海洋与人类。在太空看地球,那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应该叫“水球”更为合适。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0。8%。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和利用;第二章为海洋与中华民族。介绍了我国领海和悠久的海洋历史;第三章为海洋与未来。讲述了近年来我国对海洋的探测。考察和未来的目标等。

无边无际的大海,它包罗万象,连接着天与地。海洋孕育出了所有原始生命,是生命的摇篮,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我们的关系密不可分。《走向海洋》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因为让我们青少年更多地了解了海洋。我相信我的同龄人看了《走向海洋》后,心中都会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长大了去探索海洋,发展海洋,利用海洋,更要保护海洋。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未来的我们会团结奋斗,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一切都要感谢《走向海洋》这本书。

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精选篇4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作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我怀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

现在,我的同学们都居住在城市里,宽阔的公路、摩天的高楼大厦,高架桥、跨海跨江大桥把城市装点得格外雄伟。但我们这些少年儿童,要想亲近大自然越来越难,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甚至还缺乏对大自然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的我们重新认识、反省自己。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无穷奥秘。让你和它们一起体验春的欢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森林报》这本书中,有一篇“树木怎样过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苏联,如果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有防寒妙策,树上的叶子会呼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冬天树木不要树叶!树木抛弃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量保存起来,保藏在自己身体里面。再说,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让树根冻坏。

树木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那就是“森林王子”。作者在文章中告诉我们:“树木有防寒妙策而实际上,更多的在告诉我们怎么保护环境,怎样保护树木。因为树木能够给人类带来清新的氧气,在公路两旁,帮我们淡化二氧化碳,我们应该保护树木,不乱砍伐树木,使树木带给人类更多的好处。”

读了《森林报》冬,使我懂得了我们从小要爱护树木,要和树木交朋友。不要随意毁坏树木、乱砍乱伐树木。要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上,离不开绿树,因为它是净化空气的最佳助手。

中学生科普类读后感800字精选篇5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恐龙,买了许多恐龙玩具,也看过许多有关恐龙的图书,了解了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也认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恐龙。比如,最凶猛的恐龙是霸王龙,最大的恐龙是梁龙,最小的恐龙是美颌龙,最聪明的恐龙是伤齿龙,最笨的恐龙是箭龙。我一直对恐龙的生活及灭绝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几天,读了《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另类新知”之《消逝的恐龙》以后,我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1822年,英国一位喜爱收集化石的医生格丁·曼特尔在出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枚恐龙化石――一块禽龙化石。最早的恐龙大约是在2。45亿年前出现的,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1。8亿年,它的足迹遍布七大洲,据统计,目前发现的恐龙属有285个,种有336个,然后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了。

在恐龙生活过的时代,地理、气候和地球上的植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同时各种不同的恐龙也在不停地进化着,然后是灭绝和被新物种所取代。目前获得的有关恐龙行为方面的证据非常稀少,但是1971年在蒙古境内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古生物学家们发掘出一具迅猛龙和原角龙的尸体,它们因角斗而互相纠缠在一起,它们几乎同时杀死了对方――而又及时地被封存了几千万年。

许多古生物学家穷竭一生研究恐龙的化石、足迹,希望找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但是,到底有多少种恐龙?它们是温血的还是冷血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恐龙探寻者们不断地忙碌着,让众多的古生物学家们为之疯狂。

对恐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消逝的恐龙》这本书,当一回恐龙侦探吧,研究研究这个在我们星球上走来走去、体形硕大、长相奇特的“怪物”,进入一个曾经令你神往,却终究早已逝去的远古时代,去探索和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未解之谜。

22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