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8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岳阳楼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800字(篇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后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800字(篇2)

《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说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已身困厄而悲。这反映出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忧丧志,丧失豪情。作者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心情是喜悦的;当乌云密布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悲伤的。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文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在现当年的景象,但可以用心去体会。人们只因环境的变化而让心情改变,丝毫没有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眼里。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保家卫国,一个国家没有了民众,还有什么意义。就如我们学习一样,如果只学习而不努力还不是无意义。学习也是一样。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人是感性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的事而怨天尤人。欧阳修曾经说过“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一直努力,不怨天尤人的结果。

一般人确实难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至少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官”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士们不妨有这样的要求。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处之泰然,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有所动摇,要不要因为身处逆境而有所改变。

圣人和我们凡人就是不一样。如果当我面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时,我肯定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情绪低落,面对“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则肯定会像他们一样心旷神怡。我无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异于“二者之为”,修炼不成“古人人”。

《岳阳楼记》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努力学习,把学习放在首位,先把学习搞好,在说其他,只有先把学习搞好,才能玩的开心。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800字(篇3)

我这是第二次登岳阳楼。上一次来岳阳楼是,当时送儿子去湖南上大学路过,顺便看了看岳阳楼和洞庭湖。但是那一次正赶上旅游旺季,游客太多,登岳阳楼和下饺子锅差不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进了岳阳楼里还没看清什么让就给挤了出来。这次去天气不好,正好人也不多,好好看了看岳阳楼,好好看了看《岳阳楼记》。

按现在话讲,这岳阳楼就是当时巴陵郡守滕子京的一个政绩工程或者说是一个形象工程。当年滕子京被贬巴陵,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且请哥们好友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铭刻在岳阳楼上,以名扬天下流传千古。这和我们现在很多领导人喜欢搞政绩工程一样,为官一任为给子孙后代留点纪念,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搞点纪念碑性质的东西,然后再找那个名人大家给写点文章墨点印迹。滕子京应该也是这么想来着,执政巴陵,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盛世修庙;我也把那个破烂不堪的岳阳楼修修,让子孙后代记住我的辛苦和功劳。

我感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还另有目的,借此乘机发泄委屈和示威不满的成份。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守,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空有报国之志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巴陵一番作为,整得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我重修岳阳楼,让朝廷让看看我的水平和能力,让上级看看你们把我这样一个人才降职远离,你们都瞎了眼是多么的愚蠢?从《岳阳楼记》开篇就能看出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明显把那个“谪”显赫地刻在那儿,不言自明,任谁看都回味无穷。敢于把自己的不满委屈发泄张扬于天下,滕子京也算是条汉子!

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岳阳楼记》,还会背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个时候好像也天真烂漫踌躇满志曾经为此憧憬过向往过。随着岁月随着经历也随着成熟,我总感觉这话说的有点大了。我怀疑这世上没人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博大理想如此宽广胸怀,古时候应该只有皇帝才应该具有,因为天下是他的;现今当代也只有那些领导才应该具有如此胸怀,因为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其他人怎么能做到?又凭什么要求其他人把天下放在心上?其实我一直纳闷《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何许人也,怎么会有如此胸怀?在赶往岳阳的路上,我还琢磨这事:是不是古代那些文人墨客酒后醉言空发悲想?是不是古人也爱不着边际的说虚话说大话?

其实,范仲淹也没有要求人们做到那样,连他自己也做不到;好像他也没打算那样去做,他也只是面对现实一声叹息。在那个时代,那么博大宽广胸怀的人也没有,他也是从他的古代前人里面凭空想象的在寻找。范仲淹当时也是被贬下放降职远离,和滕子京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也只能用用一些虚无缥缈云山雾罩的话来劝说好友滕子京,让他往前看想开点拿得起放得下。听导游讲,让我吃惊不小,原来范仲淹并没有来过岳阳,更没有登上岳阳楼;而是看着滕子京托人送来的洞庭湖图写的《岳阳楼记》,呵呵,看着画浮想联翩写出来的《岳阳楼记》?让我忽然想到赵本山的小品,这忽悠的功夫和能力也不小。坦率的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没有那么博大宽广的胸怀,我做不到;活了一辈子了,我也没见过谁能做到。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照检查自己,我怎么总是离这些伟大相差如此甚远?居庙堂之高忧其民这点我不能自我评价,不管那庙堂高与不高还是做过一些事情,也尽心了尽力了,扪心自问没有遗憾。让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呵呵,这个太难我想我根本做不到,我不傻,没有任何能够说服我的理由让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此次我看《岳阳楼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也以为这才应该是《岳阳楼记》被广为流传并被人接受成为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精髓所在,比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在多了。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我想这点我能做到,也是我从来坚持和固守的观点和理念,不管发生什么不管风云变幻,学会坦然学会面对学会顺其自然学会随遇而安,改变不了世界但是能够改变自己。

做好自己,与人为善,热爱生活,踏踏实实,把每一天流逝的时间认认真真的当成日子过,足矣!天下太大,不是我等之辈能够装得下的。装的多了吃不了兜着走自寻烦恼,想的多了好高骛远杞人忧天睡不着觉。俗话说,怎么过也是一辈子,可能我天生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没有志存高远,命里注定一生平凡,不过感觉挺好,优哉优哉。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何必?我不会如此感叹。生活是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最终支撑你的还是自己的那双手;活个明白活出自己活出一份自得其乐的精彩也挺好。“然则何时而乐耶?”,快乐将会陪伴你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800字(篇4)

范仲淹,今人之于他的了解,不仅仅是因为其曾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也很少有人知晓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很多人对他了解和敬佩是源自那千古不朽的名篇《岳阳楼记》。也许《岳阳楼记》不及李白的狂放豪迈,但之所以成千古绝唱,是其本身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和从容淡定的情怀。细细品读,掩卷深思,其文其人之于吾辈的为政做人,还有不可多得的教益。有很多的启示和大家一起分享。

《岳阳楼记》提醒我们为人之心。现在有很多的人在讲有一颗平常的心,过简单的生活。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我们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作为凡夫俗子,几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物质的追求,对于某些人来讲,是没有止境的,他们的目光始终是向前看的,这里的“前”,不代表“先进”和“高尚”,而是攀比和追求物质的享受。“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时是霪雨霏霏,有时是春和景明,我们很少有那些大师级人物的沉着与淡定,在困境中,难免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但是长时间沉浸在这样消极的情绪中,还如何去在我们的事业上发愤图强、一展身手呢?

众所周知,在20-年,有多位领导费正常死亡,有的是工作的压力太大,有的是生活中的困惑无以排遣,有的是对社会中的某些不正当的现象无能为力,其中有政绩突出者,也有普通的官员,他们选择了解脱。用一种非正常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先人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人没有接受过现代的教育,很少用科学的头脑武装自己,但是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所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气概和“把酒临风”的乐观情怀却值得我们汗颜。

如果我们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就不会为职务的变化、官职的升迁而消极沉沦,反而能够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在其位谋其政,有新的作为,创新的辉煌。每天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念党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感念党所赋予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每天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人民的敬畏,对权力的敬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每天怀着一颗进取之心,在工作中找差距,在工作中比干劲。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活中有一颗平常的心,简单生活,努力工作。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800字(篇5)

了解范仲淹是从《岳阳楼记》开始的。范仲淹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在史册上留下了关心国家命运,情系百姓忧乐的光辉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他忧国忧民情怀的高度概括,是他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经典,实在难能可贵。坚守这样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正是当代青年热爱祖国、奋发有为所应有的担当吗?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早已使我心向往之。透过《岳阳楼记》酣畅淋漓的文笔,那临江的春色,秀美的风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愉,彷佛尽收眼底,如临其境。“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正是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人合一的和谐欢畅,是荣辱皆忘的博爱与奉献,是社稷民生的繁荣与平和。看如今,党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加重视环境建设与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终坚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他为官清政廉洁,体恤民生疾苦,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不改青云之志。个人的荣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虽穷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范仲淹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辱观,如今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无价之宝。理想,是一面旗帜,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视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渐渐模糊的字迹,咀嚼范公留给我们的《岳阳楼记》,一任自己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想,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220604